繼OPPO宣布“馬里亞納海溝”計劃以后,國產手機自研處理器已經成為大的趨勢。自由自主研發能才安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和生產,目前國產處理器除了華為海思麒麟,還有聯發科、紫光展銳等。就實際情況來看,華為的海思芯片的市場份額是很大的,國內芯片出貨量超過43%,其次是高通的32.8%,聯發科為13.1%。至于說紫光的話,因為合作對象太少,性能相比華為還是差距的,所以沒上榜單。
這次vivo iQOO宣布注冊iQOO soc來看,vivo也要加入自研處理器的行列。以后,如果國產手機都用上自己的芯片,那么高通真的可以說再見了。但是,自研處理器芯片是很費時間和金錢的。
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經歷過很多年的研發,任正非當初就想到如何不被別人卡住脖子,除了獨立自主沒有別的出路。在這條道路上,盡力過很多代的打磨。以前處理器發熱嚴重,GPU落后,到如今第一個集成自己研制的5G基帶巴龍5000,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。
而小米的澎湃處理器,于2017年2月28日正式發布了自主獨立芯"澎湃S1"。澎湃S1,八核64位處理器,主頻2.2GHz,四核Mali T860圖形處理器,32位高性能語音DSP,支持VoLTE。 [1] GPU為四核Mali-T860。由于同時加入了圖像壓縮技術,可以減少內存帶寬占用。采用了32位高性能語音DSP,支持VoLTE通話以及雙麥克風降噪。通過14位雙核ISP處理器增加圖像處理能力,支持雙重降噪優化來增加夜景畫質;自主可升級的基帶;自有安全機制,芯片級安全保護。GPU部分,搭載了Mali-T860四核圖形處理器。相較于上一代性能提高40%,功耗降低40%。
雖然小米澎湃S1比較弱,發熱也高,但也是一個新的開始。如今已經過了3年了,小米澎湃s2至今沒有蹤影,可見研發處理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,特別是一開始研發的時候,是很費錢和精力的。這大概也是小米放棄研發芯片的原因。相比小米,華為由于資金和通訊技術的優勢,相比小米是方便很多。
購買外國芯片是可以降低成本,質量也不錯。不過,如果有一天,高通不賣芯片了,那怎么辦?剩下能夠選擇的只有聯發科了。
自從進入5G時代以來,華為并沒有發布旗艦手機芯片1020,在高端芯片地位上,弱于驍龍865。為了彌補這個問題,華為通過閹割麒麟990芯片,發布麒麟820和麒麟985兩款中端芯片,這兩款芯片CPU都是采用A76構架,7納米制程工藝,在性能上強于驍龍765G。這讓中端手機市場顯得有些無奈,畢竟高通中端芯片只有765G。
所以也只能看著華為不停地用這兩顆中端芯片,發布多款中端手機,比如榮耀30s,榮耀30系列,華為Nova7系列等地給你,以及榮耀X10系列等等。
這種情況下,要期待高通立刻推出,足以抗衡華為中端手機的芯片,就目前來說,沒有任何消息。基于這個原因,有的手機廠商,逐步把聯發科天璣800系列提出來。不過,聯發科天璣800的跑分只有29萬多分,還比不上驍龍765G,至于說天璣800plus跑分也只有36萬分,顯然還不是麒麟820的對手。當然,如果天璣800系列用于千元5G手機,還是有競爭力的。現在的5G手機,在千元市場還很少。
只不過,如果榮耀X10售價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的話,憑借麒麟820的優勢,天璣800估計也很難受。
小結。Vivo注冊soc商標是一個好的開始,說明國產手機都明白,不能總是靠別人,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。如果,哪一天別人靠不住了,自己該怎么辦呢?研發芯片,不一定要用,但起碼有備無患嘛。
大家覺得vivo注冊iQOO soc以后,要幾年才能追上華為的芯片呢?以后,國產手機,會不會各自研發一套系統,舍棄安卓呢?
一品知識產權網站提供商標注冊、商標免費查詢,版權登記,專利申請,iso三體系認證輔導,知識產權貫標輔導,方便快捷,專業可靠。保護品牌權益,助力品牌營銷